最新!今起陕西省汽、柴油价格上调
97 2025-04-05 19:33:40
如宋人张大亨认为《春秋》与礼互相表里,《春秋》所载各种史事基本上不出吉、凶、军、宾、嘉五礼范围。
这是认为,在二程还未开始讲学时,被称为宋初三先生的胡瑗、孙复、石介等讲学刚刚产生影响,王开祖便在议论上和三先生远相呼应而成为后来永嘉学派的奠基人。此派学问虽为朱子所不喜,被视为功利之学,但其程学渊源不可否认。
此外,全祖望在浙江的朱学而外,也关注了浙江的陆学:槐堂之学,莫盛于吾甬上,而江西反不逮。上引文集的话中朱熹没有提到任何别人,这也说明,朱子最早使用的浙学概念是指婺学而言。九先生之后,郑伯熊、薛季宣都是程氏传人,对南宋的永嘉学派起了直接的奠基作用。全祖望指出,南宋末年,最能振兴朱学的,一支是前面提到的金华的北山四先生,一支就是四明的黄震。述《北山四先生学案》。
明代王阳明起自越中,阳明学在浙江发展,学者称为浙中心学。进入 陈来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浙学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11】。
《周易象数学史》不仅是海内外易学研究的里程碑,而且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具有多方面的启发意义。其一,易学象数的知识体系,主要由以卦爻象为主的易象和以筮数为主的易数及其衍生内容为基础生成的概念、范畴、命题、理论、符号图式等构成,可谓包罗万象,繁复无尽。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5】《周易象数学史》一书是林忠军教授返本开新、多元会通之作,体现其易学和哲学研究的方法自觉,为中国象数哲学构建提供了具体经验。
他对象数易和义理易作了极为全面、清晰的分析,强调象数义理相互依存、相互吸收,言义理,不脱离象数。一、《周易》象数学是中国象数哲学原创性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002版。《周易》象数学则形上与形下兼顾、象与器并重,着意于探索其中的关联性、变动性,既进行哲学层面的建构,又兼具实践层面的指导性和包容性。宋元时期图书之学形成与兴盛。汉代易学综合、转化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等在内的自然科学成果,实现创新发展,形成了宏大的易学体系、成熟的传承方式和庞大的官方经学形态,促进了中医象数理论、道教修炼理论的较大发展。
最后,以学术为本,坚持易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建立新易学体系。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和人们认识能力所限,易学研究在经文诠释、《易》的运用、易学的现代化等方面遇到了难题。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13】。西汉时期象数易学形成。
作为经学研究的内容,象数易学研究重点研究的是《周易》文本中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象数,也包括易学发展过程中象数易学理论和易学方法的形成与演变。13.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001版。
既注重易学经典原著、传世文献,又注重新出土文献,并将二者综合运用、互相发明,实现新旧材料的结合。【7】据此可知,《周易》象数学是源自上古的象数思维的具体应用、理论发展和独特表现,是极具哲学思维、理论思辨和原发创生性的哲学理论。
(参见《周易象数学史》,绪论第2-5页)与之相比,《老子》对象的认识也十分深刻,但更突出象无形多变和不可方物的特征,侧重于对象与道的形而上探讨,象与物的对应及其关联则等而下之,有关数和象数的论述更显匮乏。4. 王树人《中国哲学与文化之根--象与象思维引论》,载《河北学刊》2007年第5期,第21页。《周易象数学史》从通史视角,叙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象数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哲学思想形态,表明了易学象数学是中国象数哲学原创性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特色。言象数,旨在阐发义理(《周易象数学史》,绪论第17页)。但世界文明发展现状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表明,哲学已经成为不同文明体系理论思维的共名,且能够与中国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关键是要开掘和彰明自身的哲学史、哲学思维、哲学理论和哲学方法,对于本土优秀文化、理论思维、原创思想建立高度自觉。新书甫一出版,就引起学术界和媒体关注,受到读者热烈欢迎。
上古时期出现的象形文字,表明先民对于物象的认识具有以形表意和依类象形的特点,并逐步演化为立象尽意和取象比类的认识方式,以及运数计类和极数通变的认识方法。2.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001版。
从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来看,《周易象数学史》本身就是传统象数哲学主体性、原创性和继承性的体现,也是基于当前思想文化对中国理论、本土思维、独特学术的最新解读和现代性思考,其本身就是象数易学、象数哲学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传统象数学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中国哲学认识自身的契机。林忠军教授对《周易》中象数和象数等概念的表述极为精审,他认为,象是就卦而言的,指《周易》卦爻符号及其所象征的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及事物的属性、形态,卦爻符号所象征的万物之象称为物象。
【参考文献】1. 参见胡士颍《四十年来的象数易学研究》,载《中国哲学年鉴》2022年卷,第122-141页。【3】就中国哲学而言,其合法性危机或问题一度成为诸多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周易》并非早期象数理论唯一的发端之作,却以理论成熟见长,成为古代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医学、科技、术数中象数思想的主要来源。【10】《周易》象数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发展深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周易》中蕴含的象数哲学是中华文明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14】在象数易学历史书写的过程中,林忠军教授秉持剖析象数易学体系,展示其哲学思维的理念,所以该书不仅是象数易学的当代发展,还代表了中国象数哲学的当代形态,象数易学与其他思想一样,一方面基于传统,从传统象数易学发展而来,与传统象数之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提要:近期出版的《周易象数学史》是四十年来易学和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专门化、系统化通史性著作,以详尽的历史叙述表明《周易》象数学是中国象数哲学之原创性的体现和主要内容。
他指出:象数易学史以《周易》象数符号和图式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传世与出土的象数易学文献,探讨不同时代的象数易学思想内涵、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解经方法、学派形成及在易学发展史上的价值等问题,考辨历史上留下来的疑难问题。1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载《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002版。
(参见《周易象数学史》,绪论第7-11页)这六个阶段跨越千年,几乎与整个象数学、象数哲学发展同步,对此《周易象数学史》给出若干提示:《周易》经传成书继承了三易传统,标志着象数思想形成,是先秦象数哲学内容奠基、思维提升和方法应用的重要阶段。魏晋隋唐时期象数易学衰微。
一些新的易学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标志着易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易学之象数本于《周易》文本赖以形成的阴阳卦爻符号和与大衍筮法相关的蓍数,是一种异于数术之学的解《易》方法。其核心是阴阳符号、三画卦、六画卦、爻象(阴阳象、爻位象)等,在此基础上推演出卦气、卦变、互体、爻辰、纳甲、之正、旁通、反对、五行等诸多象数内容。10.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001版。15.《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001版。
原载:《周易研究》2023年第4期 进入专题: 易学 《周易象数学史》 象数学 。明清象数易学呈现批评、复古、综合的多重格局,是象数哲学自我审视、全面总结的高峰时期,为近现代象数易学研究转型作了重要铺垫。
这些成体系的概念构成传统哲学、思想、文化表达的重要知识骨架,是易学象数哲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虞翻的之正说、旁通说揭示的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的相通和转化。
这也意味着必须从传统象数易学自身出发,总结其理论,改造其方法,复活其术语,把握其问题,对复杂晦深的象数概念、知识体系、理论架构予以切近思考和解读,展示中国固有的象数学及其所蕴含的象数思维、象数哲学。这意味着它赋予中国象数哲学以主体性,对中华文化、古代科技、民众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